近两年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环评资质终于和我们Say goodbye。然而,大家都清楚环评资质取消并不是取消环评。环评在大中国还会持续下去,政府依旧会来监管,未来的环评将会更加得公开、公正,环评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惨烈。那么,国家取消环评资质以后,命运多舛的“环评人”又该何去何从呢?
环评资质一旦取消,必将有大量的个人或者企业涌入环评行业,大量环评师自主执业,这个阶段的将是环评报告良莠不齐的过渡期,接下来就是惨烈的行业洗牌。在市场规律和审批严格的双重作用下,一定是大量环评师和建设单位业主登上黑榜。
但这就是改革,是改革必然有疼痛。虽然改革的阵痛略显残酷,但是从长远来看,于人于社会都一定是好的。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市场的逐步整合,环评行业终将走向正规,同时改革的红利也会逐步呈现。
一、节省成本
节省成本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。建设单位可以自主做环评,不论是自己做或者找专业技术人员来做都会大大节省成本,也会提高办事效率。这也是近几年国家推进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革新的要求。
二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
环评资质取消后,所有公司都可以承接项目,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优胜劣汰也会更加明显,环评的利润会逐步缩减。在激烈的竞争下,市场对环评机构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,承担的责任会更多。
三、更加看重环评质量
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,以后对环评质量的监管,是建设单位负主体责任,同样建设单位将面临巨大的追责压力。所以业主将会更重视质量而非资质,也不再会满脑子的投机取巧和蝇营狗苟,而是千方百计的保证项目质量不出纰漏。
四、行业更加规范
环评资质取消后,必然会受到“市场化”和“规范化”的双重冲击。换句话就是说环评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、对责任的追究更严重。
所以环评行业未来的业务重心将会由“资质类业务”转向“咨询“和“托管”等服务型业务,逐步成为可以给企业或工业园区提供一站式报告、咨询服务、教育培训、企业运维等一站式环保管家式服务机构。
五、环评师含金量更高
环评资质取消之后,环评师不是没了价值反而价值更高了,执业渠道也更加多样性。他们原来只能在环评机构执业,以后便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机构了,自己就可以直接帮助建设单位做环评。为了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,又或者三五人便可成立一个环评师事务所。当然,环评师的含金量越高也意味着环评师考试的难度会增加,这个是同比增长的。
未来永远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。环评资质的取消本质上就是一个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的过程。那些心存侥幸、抱残守缺的机构势必将受到冲击,而那些勇于探索、应时而动、顺势而为的少数人,则会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、愈发坚挺,成为行业的佼佼者。
毕竟,市场的公平性注定要取消各种制度壁垒,去除各种不合理门槛,让市场主体回归平等竞争。